吵架這種“負面行為”,并非都得定罪于惹是生非、沒事找事。相反,有時也是鍛煉孩子的有效手段。孩子不僅要有解決問題的方法,更要有直面沖突的勇氣。讓孩子學會吵架,比想象中重要。
學會吵架 擁有直面沖突的能力
“孩子不愛說話,會不會被欺負?”
“孩子比較內向,這種性格能和同學相處的來嗎?”
“孩子如果跟同學發生沖突了,怎么辦?
大多數父母的處理方式都可總結于:“別的小朋友如果說你了,你就忍一忍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誰都得吃點虧?!比套岆m然能解決一些問題,但過度的忍讓會對孩子不公平。讓孩子大度,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縱容欺負他的人。后果十分可怕。小時候被小朋友欺負不敢還嘴,成年后被上司同事欺負不敢還嘴;小時候面對矛盾選擇忽視,成年后在社交上遇到問題也會持有擺爛態度;一旦遇到什么問題,都先用回避的冷暴力去解決。
善良謙讓只留給尊重自己的人
積極的爭吵,從孩子心理發育的角度來講是有好處的,它不僅可以讓孩子懂得如何為自己爭取公正平等的環境,還能讓他世界里的是非黑白更加清晰。
同樣,如果爭吵帶來的結果是正面的,這種快樂感會能讓孩子變得自信和獨立。
如果孩子真的遇到了要吵架的情況,記得告訴他/她下面三點:
一、氣勢:昂首挺胸,落落大方,從身體里散發出來的那種自信勁是無形的能量,可以勸退很多人。
二、重復:如果孩子還處在嘴笨,不會吵架的情況下,可以使用“重復”對方罵人的話。
三、用反問句:反問,也是可以震懾住別人質疑、污蔑的好辦法。
一般在了解局面和形勢,以及自己和對手,才會提出問題。從心理學上來講,質問可以讓被動方變為主動方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有江湖就會有風起云涌。從幼兒園到大學,每個階段,都有孩子要面臨的環境和人際關系。一昧的寬容忍讓,只會讓善良顯得廉價。人與人之間是平等,是相互的。不主動找事,但也不要怕事。要把真誠留給值得自己退一步的人,而不是傷害你的人。
保護自己這件事,不僅僅是孩子,也是成年人要面對的功課。